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宝玉便早早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便迫不及待地朝着庵堂赶去。来到庵中,只见妙玉正在院子里修剪花枝。
她身着一件淡绿衣衫,那衣衫的颜色宛如春天刚刚抽出的新芽,清新自然。手持花剪,专注地修剪着花枝,神情认真而投入。
雨后的晨光轻柔地洒在她身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整个人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美得动人心魄。
宝玉一下子看痴了,站在原地,竟半晌忘了言语。
妙玉不经意间抬头,瞧见宝玉站在一旁,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浅笑,说道:“宝二爷今日来得这般早。”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脸上泛起一抹红晕,笑着说道:“心里一首记挂着你,所以就早早过来了。你在修剪这些花枝,它们开得可真娇艳。”
妙玉轻轻抬起眼眸,目光中满是温柔,说道:“这些花都是我亲手栽种的,平日里修剪修剪,倒也能让人心神宁静,修身养性。”
二人一同在园中漫步,一边走,一边谈论着诗词花卉。宝玉兴致勃勃地说起近日读到的一首诗,妙玉听后,稍作思索,便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宝玉听后,心中对她的钦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说道:“妙师父,你才思如此敏捷,见解如此独到,若不是选择了佛门之路,日后必定能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妙玉微微摇头,神色平静而淡然,说道:“佛门才是我最终的归宿,这些诗词不过是闲暇之时用来打发时间的消遣罢了。”
宝玉陪着她在园中边走边聊,心情愉悦,笑着对妙玉说:“ 其实,我比你大两个月,今后就叫你妹妹行不?”
妙玉笑了!“叫什么都没关系。只是在这大观园中,你叫的好像都是妹妹,都是同龄人,难道你是元月一日生的?”
“妹妹,真让你说对了!我就是元月一日出生的。”
“那真巧,好吧,和黛玉一样,我也叫你一声,二哥哥吧!”
“唉……这就对吗。” 宝玉应声后笑着拍手后嚷道:“差点忘了,上午为黛玉请的陈大夫要来,我得赶快去迎接。”
说完对妙玉拱拱手,转身就走。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在一个女人面前毫不隐藏对另一个女人的热心,这就是宝玉、宝二爷,二哥哥!
妙玉想了一会笑了起来……
宝玉频繁前往庵堂拜访妙玉之事,在贾府上下渐渐传开。
紫鹃深知此事瞒不过黛玉,于是寻了个时机,小心翼翼地对黛玉说道:“林姑娘,有件事不知该不该和你讲?”
黛玉听后,轻轻一笑,说道:“鹃姐姐,你说的可是宝二爷的事?”
紫鹃惊讶道:“啊……你知道?”
黛玉微微点头,说道:“嗯,其实这事我早就知晓。”
紫鹃疑惑地问道:“那你不生气吗?”
黛玉神色平静,说道:“生气!为什么要生气呢……” 她微微停顿,目光望向远处,似乎陷入了沉思,心中五味杂陈。
虽说她与宝玉自幼一同长大,情谊深厚,可如今宝玉与妙玉之间这般往来,她心中难免有些异样的感觉。
但她生性敏感而内敛,不愿将这份情绪轻易表露出来,只是默默将其藏在心底。
宝玉、妙玉之间的事,不是说黛玉不问,别人就不知道……
这段时间,宝玉对庵堂的造访很频繁。
妙玉表面上依旧清冷,但在宝玉面前,那冷若冰霜的面容下,偶尔也会流露出丝丝温柔。
宝玉对妙玉的感情,也在这一次次的相处中,愈发深厚,难以自拔。
在贾府中,众人对宝玉与妙玉的事,有的私下里悄悄议论,有的则佯装不知。
王熙凤听闻此事后,心中暗自思忖,这宝玉与妙玉如此往来,不知会给贾府带来怎样的影响,她决定找个机会,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宝玉。
这日,王熙凤在园子里遇见宝玉,笑着说道:“宝兄弟,我听说你近日常往那庵堂跑,这是和妙玉姑娘很投缘呐。”
宝玉笑着点头,说道:“凤姐姐,妙玉才情出众,和她交谈,总能让我受益匪浅。”
王熙凤微微皱眉,说道:“宝兄弟,你也知道这府里人多嘴杂,你这般频繁往来,难免会传出些闲言碎语。虽说你是一片赤诚之心,但也要顾及一下贾府的名声和规矩呀。”
宝玉听后,心中一凛,说道:“凤姐姐教训得是,我日后会注意的。”但话虽如此,他心中对妙玉的牵挂,却并未因此减少半分。
在庵堂这边,妙玉也察觉到了宝玉因王熙凤的提醒而有所顾虑。
次日,宝玉前来,神色间略带几分忧虑。妙玉看在眼里,说道:“宝二爷,若是因为我让你在贾府中为难,你以后便不必再来了。”
宝玉赶忙说道:“妙妹,你莫要这么说,我怎会因为旁人的言语就不来见你。只是我不想因为我的缘故,给你带来麻烦。”
妙玉微微叹息,说道:“罢了,你我相识一场,又何必在意这些世俗的眼光。只是,我们终究身处不同的世界,这份情谊,恐怕也只能深埋心中。”
宝玉心中一阵刺痛,说道:“妙妹,难道我们之间的情谊,就只能如此吗?”
妙玉没有作答,只是静静地望着远方,眼中满是无奈与惆怅。
与此同时,黛玉虽表面上对宝玉与妙玉的事看似不在意,但内心却备受煎熬。她时常独自坐在潇湘馆中,望着窗外的落花,暗自伤神。
紫鹃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自家姑娘。
赶巧,黛玉在园中散步,正巧遇见宝玉从庵堂回来。
宝玉看到黛玉,心中一喜,正要上前打招呼,却见黛玉神色冷淡,只是微微点头示意,便转身离去。
宝玉心中一阵失落,不明白黛玉为何突然如此。
回到潇湘馆,黛玉坐在窗前,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她心想,自己与宝玉青梅竹马,难道如今他的心己全然系在妙玉身上?而自己在他心中,又究竟算什么呢…… 这份复杂的情感,如同乱麻般缠绕着她,让她痛苦不堪。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玉与妙玉之间的感情愈发纠结,而黛玉的内心也愈发痛苦。贾府中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因他们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悄然掀起了层层波澜……
宝玉依旧难以割舍对妙玉的思念,时常找机会前往庵堂。
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贾府众人的议论,但他的心却不由自主地被妙玉吸引。每次与妙玉相见,他都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妙玉虽表面清冷,但内心也对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她身为出家人,深知自己与宝玉之间的感情终究没有结果。
她试图克制自己的情感,可每当看到宝玉那深情的目光,她的心便不由自主地软化。
这日,宝玉又如往常一样来到庵堂。
他发现妙玉的神色有些异样,似乎心事重重。宝玉关切地问道:“妙玉,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妙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宝二爷,近日听闻一些传言,说我们之间的往来有违佛门规矩,若被师父知道,怕是……。”
没等妙玉说完,宝玉心中气愤不己,说道:“这些人真是无事生非,我们之间不过是纯粹的情谊,何来有违规矩之说!”
妙玉轻轻摇头,说道:“宝二爷,你我虽问心无愧,但世俗的眼光又怎能轻易忽视。或许,我们以后还是少些往来为好。”
宝玉心中一阵剧痛,说道:“妙妹,难道我们之间的情谊,就这样被这些无端的传言轻易斩断吗?我不甘心!”
妙玉眼中含泪,说道:“宝二爷,我们终究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长痛不如短痛,还望你能理解。”
宝玉望着妙玉,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妙玉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但要他就此与妙玉断绝往来,他又如何能做到。
回到怡红院,宝玉整日郁郁寡欢,丫鬟们虽知隐情,但在这男女情感方面,谁又敢多嘴多舌,只能干着急罢了!
黛玉几次在老太太处见他,都觉得有异样,心中虽有疑惑,但又拉不下脸去询问。
她以为宝玉是因为与妙玉之间的感情受挫而难过,心中既有些许心疼,又夹杂着一丝醋意。
一日,李纨、探春等姐妹在园中商议举办一场诗会,想借此让大家放松心情。
众人纷纷响应,唯独宝玉提不起兴致。黛玉看在眼里,忍不住说道:“宝二爷今日怎么这般没精打采,莫不是心中还想着那庵堂里的事?”
宝玉听出黛玉话中有话,却不知该如何作答。他只得勉强笑道:“妹妹说笑了,我只是近日有些累了,并无他意。”
黛玉冷哼一声,转身离去。宝玉望着黛玉的背影,心中愈发烦闷。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与妙玉之间的感情,会让黛玉如此在意,又为何会让自己陷入这般两难的境地……
在这场复杂的情感纠葛中,三个人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徘徊。
宝玉在妙玉与黛玉之间难以抉择,妙玉因佛门规矩与世俗眼光而痛苦纠结,黛玉则因对宝玉的深情与猜疑而黯然伤神。
就在黛玉心中难过时,宝玉陪着陈大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