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镇南山后,一条通往深谷的崎岖山道悄然开启。此处鲜有人知,乃是玄虚宗设于凡尘的“弃徒苦役所”,名曰“落选者之谷”。凡在启元试鉴中五次无果之人,若不愿彻底放弃仙道梦,便会被遣送至此,从事杂役三载,期间若有所悟,再得一试之机。
沈渊未曾迟疑,在试鉴结束后即被带往谷中。
此谷地势低陷,西面环山,常年薄雾缭绕。入谷之时,一道符纹结界悄然扫过他的身躯,元气波动尽散,封锁彻底。
引领他入谷的,是一名外门执事,姓吕,面容冷峻,不苟言笑。他言简意赅地交代道:“每日子时前挑水两桶,辰时送往炼器废炉,午后搬运杂物。夜间不得离屋,违者重责。”
沈渊点头应下。
他被安排住在谷西山腰一间旧屋中,屋前青藤杂草蔓延,屋后则有一口井,井水清冷刺骨。那夜他便挑水洗身、扫屋、烧饭,一一亲为,不言不语。
屋内空无一物,他将随身的玉简藏于破木榻底,又将早年在山林中拾得的几本残破修炼杂记摊开,对着油灯默默研读。
次日清晨。
谷中执役铜铃响起。
沈渊提桶而起,趁天未亮赶往井边挑水。途中遇到几位同样服役的少年,大多面生。唯有一人上前与他搭话,自称魏清,身材敦厚,脸上总挂着憨笑。
“兄弟你新来的?别看这里清净,其实盯着我们的人不少。昨儿刚来一个闹事的,就被打断了腿扔进了粪坑。”
沈渊点点头:“谢提醒。”
魏清笑笑,“你脾气真淡。”
午后众人搬运兽骨残料至谷东“炼器废炉”旁,那是谷中最危险之地,旧日修士炼器失败后的残炉堆放处,残火未灭,余气残留。
沈渊第一次靠近废炉时,便感到识海微微一震。
他强忍不适,将兽骨按要求倾倒入坑中。正欲离去,忽觉掌心一颤,一道微不可察的空间波纹,从炉底幽幽升起。
他强压心头震惊,趁众人不备,俯身凝视废炉。
——那是,一道裂缝。
并非实质可见之物,而是一种感知中的“空隙”。
就像在极静之夜中,忽然听到耳边有风。
他迅速扫视西周,众人或干活,或闲聊,均未有察觉。
当夜。
沈渊借着水桶未还的名头,再次返回废炉。
夜色如墨,他伏身靠近炉口,将玉简握在掌中,神识探入其内。
识海之中,那幅破碎空间图陡然闪动。玉简发出微微光辉,与炉底裂缝遥遥相应。
他盘膝而坐,缓缓闭眼,强行将神识聚于“缝隙”之中。
一瞬间,他只觉自身仿佛被剥离出肉身,坠入无边空渊,西周沉寂无声,连“时间”的流动都似乎停滞。
在这片幽深之境中,一缕缕淡白色细线自他识海中浮现,试图勾勒出某种秩序。
他无法调动元气,但那些细线,如同早埋于他体内的“另一种修炼路径”,在这空间裂隙的感应下,竟主动舒展。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缓缓升起:
——若我不能以元气修行,便以空间为道基,感悟天地之缝!
一缕极细微的“空间之力”悄然渗入他识海,虽薄弱至极,却引起了图卷中第二幅画面的轻微显现。
那是一道银白色的漩涡,如临天穹之顶,缓缓旋转,扭曲天地。
沈渊心头一震。
正欲进一步感应,忽听远处有人靠近。
“谁在那里?!”
那是守夜弟子的厉喝。
沈渊迅速起身,收起玉简,神识压入体内,翻身跃入旁侧沟渠中,泥水沾身,屏息静伏。
两名弟子提灯而来,在废炉边查看片刻,终未发现异样,便骂骂咧咧离开。
等夜深再无人声,他才悄然回屋。
他身上泥泞、湿冷刺骨,内心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我找到了……属于我的‘道’。”
这一夜,他静坐修习至拂晓,识海中那道细微的“空间感应”己渐渐稳定,化作一缕“感知丝线”,可随心牵引。
此后数日,他白日劳作如常,夜间则一有机会便去废炉处默修感悟。无人知晓,他这位被玄虚宗打上“废体”印记的弃徒,己在无人可见的空间缝隙中,悄然踏出了自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