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得知棒梗获得奖学金后,在院里召开所谓的“家庭会议”,打着“培养下一代”的旗号,提议将奖学金充公,用于购买院里孩子们共用的学习资料。
“棒梗得了奖学金,这是咱们院里的光荣!”易中海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许建国一家,“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笔钱拿出来给所有孩子用,以后咱们西合院说不定能出好几个大学生!”
许建国还未开口,贾张氏就跟着起哄:“就是!棒梗一个人用太浪费了!”秦淮茹气得脸色发白,刚要反驳,被许建国按住肩膀。他起身笑道:“三大爷的想法是好,但奖学金是棒梗凭本事挣的,该怎么用,得尊重孩子的意愿。”
棒梗握紧拳头站起来:“我想用这笔钱买物理书,以后像爸一样搞技术!”易中海碰了软钉子,脸上挂不住,冷哼一声:“年纪轻轻就这么自私,以后还得了?”
许建国不慌不忙从口袋掏出几张纸:“巧了,我正想和大家商量。厂里有个‘职工子弟助学计划’,愿意资助西合院品学兼优的孩子买书、交学费。不过需要公开评选,按成绩和品德打分。”这话一出,院里顿时炸开了锅,家长们纷纷开始盘算自家孩子的机会,易中海的阴谋也不攻自破。
另一边,轧钢厂在赢得侵权官司后,名声大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但产能却跟不上需求。许建国决定扩建厂房,引进更先进的设备。然而,新厂址的选择却成了难题——好地段被其他企业占尽,偏远地段又面临运输不便的问题。
就在他为此发愁时,秦淮茹无意中提到郊区有块荒地,是当年生产队废弃的晒谷场。许建国立即带人考察,发现这块地虽然偏僻,但靠近新建的公路,稍加改造就能作为厂房。更妙的是,他可以借此机会带动当地经济,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还能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
当许建国在厂里宣布这个决定时,员工们纷纷称赞他的远见。但他知道,新厂房的建设和投产,又将是一场硬仗……
新厂房的建设刚破土动工,就遇到了麻烦。当地一些村民受了竞争对手的蛊惑,担心工厂会污染环境,跑到工地闹事,阻止施工。他们拉着横幅,高喊口号,现场一片混乱。
许建国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没有让人驱赶村民,而是站出来大声说道:“乡亲们,先听我说几句!我理解大家担心环境问题,但我们厂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环保技术,保证不会污染水源和空气。而且,工厂建成后,会优先招聘当地村民,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有工作!”
村民们听了这话,渐渐安静下来,但还是有人将信将疑。许建国当即决定,带村民代表去厂里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在厂里,他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和废气净化设备,还展示了相关的检测报告。
村民代表们看到干净的生产环境后,态度发生了转变。回去后,他们向其他村民宣传,打消了大家的顾虑。闹事风波平息后,新厂房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然而,建设过程中又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原本的预算因为设备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而超支。许建国一方面向上级部门申请追加资金,另一方面发动员工集资,并承诺给予丰厚的回报。员工们信任许建国,纷纷响应,很快凑齐了所需资金。
在新厂房建设的同时,许建国也没有放松厂里的日常生产。他合理调配人员和资源,确保老厂区的生产不受影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新厂房终于建成,先进的设备也顺利安装调试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