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就加了一个错役,也就是家属和士兵分开,要是敢当逃兵,家属要受罚。】【总之,军爵制度原本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但随着人性自私,和低级爵位的泛滥,它逐渐成了一种荣誉称号。】
【就像一块大蛋糕,开国的世袭功臣分走最大的,后来的底~层,只有最小块。】【而底层再想像商鞅时代首线上升,几乎就是白日做梦。】
【不过,这些指导思想诞生出的下一个产物,叫府兵制。】
【府兵的征召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良家子),而小地主存在的前提,就是均田制。】
【在木兰词中,木兰参军前,自己准备长枪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府兵制的一大特点,自备装备,更说明是相对富裕的地主家庭。】
【同样凯旋的描写,体现了府兵的奖励机制。】
【比如策勋12转的那个勋,指的是勋官,府兵也需要设计激励制度。】
【西魏到隋唐,换汤不换药,把12级官爵,换成12级勋官。】
【就是各位熟知的上柱国、大将军那套东西。】
【放到现在就相当于给你说,你干12年就能当总裁,把饼画小了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课本上的木兰辞记忆犹新,第十二转可是绝世大功,非常难得。”
“也还好吧,毕竟要从百万人中脱颖而出,不立下点大功怎么行,十二转己经位极人臣了“这也算是普通人的一条翻身路,有上升渠道就行。”
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盯着天幕,脸露惊讶之色。
这府兵制,看起来···很适合大汉啊。
当下大汉初立,经历秦末战乱,朝廷一穷二白。
府库里连军费都掏不太出来。
而这府兵制兵农一体,自带装备,自己开垦的特点。完美契合大汉现在的窘困处境。
自产自销粮食这一点,更是让刘邦心动无比!
“假如在军功爵制度上,加入一部分府兵制度,是否可行?”刘邦脑海中念头转动,想到这里,看了一眼下方的萧何。
萧何也正抬头望天,处于冥思苦想之中。
【勋官的好处,就是军功授田、仕途优先、子女就业,免除徭役,以及立有大功可以升官
【比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说的就是木兰立了12级大功,成了上柱国,但不愿入朝为官。】
【但同样的问题,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勋官泛滥,同样导致勋官的优势不断下降。】【府兵制初期,其实依然有世兵制色彩。】
【大唐的上层,就是关陇集团,底层是军户,也就是把人口一部分从军。】
【这个设计其实挺好的,士兵免税免徭役,人一打听你是个军户,哎,还有社会地位!】
“府兵也是世袭,家里世代府兵,只要不打仗,就可以享有比其他普通人更高的地位和待遇,但战时就是炮灰啊。”
“话不能这样说,当兵就要尽义务,这不是很合理么。”“享受权利,就要付出对应的代价,吃白食是不可能的。”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捋着胡须,觉得这天幕中的解读非常有意思。从上到下,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了。
任何的招募制度,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很好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出现弊端,导致最后的崩坏。
“后世之人,经过无数前车之鉴的经验,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手段?”要抄作业,自然是要抄一个最好的。
刘彻自言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之色,继续看向天幕。
三国位面。
曹操看着天幕中的解读,一脸思索。
“府兵制世袭,可以保证兵员的连续性,以及战时的调兵遣将,看起来不错。”“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府兵制的弊端又是什么呢?”
【但任何制度,都有适应性。】
【当时,北周连年征战,等于是军户在连年打仗,残酷压榨之下,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所以,杨坚刚篡位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杨坚对府兵进行改革,简单讲,就是取消军户,把军户变为普通居户。】
【这样出征的时候,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光逮着这部分军户的羊毛,很大程度减轻了军户的负担。】
【485年,北魏孝文帝设立均田制,通常情况下,每人授予100亩土地,这其中20亩为可世袭的永业田。】
【也就是说,你死后80亩还给国家,剩下的20亩留给下一代。】
【但是,田亩可以瞒报,地主有很多的办法可以把土地留给下一代。】【而且这个政策,在人口繁多的地区人分不到100亩的情况,比比皆是。】“永业田意味着世袭的私产,更加刺激将士们卖命立功了。”
“这种把国家命运与自己前途绑定的方法,屡见不鲜啊。”“将士们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拼命,也为了自己拼命。”
三国位面。
诸葛亮面色凝重。
后世这些兵员招募制度,不断发展,渐渐形成一应规矩。但这期间,核心问题始终没有改变。
那就是土地始终是有限的。
人人都要求20亩永业田,而且这永业田能够世袭。积少成多。
几十年,一百年之后。
朝廷还有土地可以分配吗?
大汉位面。
刘邦对于这期视频越来越有兴趣了。他对萧何问道:
“相国觉得,这府兵制如何?”
“于我大汉,有哪些可供借鉴之处?”
萧何闻言,一拱手道:
“陛下,臣倒是觉得,这府兵制固然不错,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当下我大汉的土地够用,其实军功爵制与府兵制皆可。”
“但百姓休养生息,天下人口增多之后,两者制度,皆会面临无田可分的局面。”
萧何也是治世能臣。
眼光毒辣,一眼就切中要害。
授田、均田,到最后其实都一样。那就是田不够分!
“百年之后,人田矛盾尖锐,必然导致天下动荡。”萧何拱手道,面露无奈之色。
【均田制只是一个过渡政策,适合人田矛盾不尖锐的情况下进行。】
【而且,均田制等于逼着国家去扩张。】
【在实际操作当中,这永业田一代代传承,到后来国家将会无地可封。】
【而从李世民到安史之乱,还真差不多就是西五代人,这种制度的本质上就是在和世家大族抢人口。】
【假如你是一个地主家的奴婢,朝迁说来我这,给你100亩,完事还有20亩世袭,你肯定想成为良民。】
【隋朝建立之后,加大力度实行这个政策。】
【相当于两个公司抢人才,大隋开出更好的条件,吸引豪族成为当地府兵将军。】【矛盾扩张,就造成了动荡,也是隋朝败亡的原因。】
“人心趋利,有20亩田拿还可以世袭,当然优先选成为良民。”
“但到了最后地方豪族过于壮大,朝廷很可能就压制不住了,产生军阀。”
“矛盾爆发,天下生乱,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令人感慨。再强大的帝国都经不起内斗!”大秦位面。
赢政看着天幕微微颔首。
这些解读对他而言,并不难理解。
“府兵制的缺点一爆发,矛盾激化,天下生乱。”“最后也只能灭亡。”
天下大势,如同滚滚长江一般东流而去。无可阻挡。
实在让人心惊不己。
【由于南北朝战乱,太多的民众成了逃户隐户,把他们编入朝廷户籍,自然可以增加税收【所以开皇九年,隋朝就有1944万顷十地,相当于15亿亩的耕地。】
【而大业中期为5585万顷,相当于43.5亿亩。】
【要知道后世明清的开垦数,也就10亿亩左右。】
【当时杨坚就好奇,我都把田赏赐给你们了,怎么这府库的钱花不完啊?】【很显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这是一级一级官吏做的手脚。】
“虚报数据太离谱了,古代版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无非就是掺杂了利益因素,否则怎么会凭空多出这么多土地,这些官吏真是头痒了!”“杨坚也不太行,自己的制度被人钻了空子,一点都没发现吗?”
大明位面。
老朱面露鄙夷之色,冷哼一声。
“哼!又是这些贪官污史!”“真是无孔不入!”
这些瞒报或虚报的事情,他见过不知道多少。早就己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杨坚也太废物了。
被欺瞒到这种程度,居然毫无所知!换成他,早就把朝廷上下清洗了一遍!大汉位面。
张汤眉头微皱。
“这大隋的吏治也太腐、败了。”
“贪、污的不少,但像这样肆无忌惮的,还真不多见。”一般贪官,吃卡拿要也就罢了。
但隋朝官吏,居然凭空捏造了西五倍的土地?太离谱了!
【隋朝允许给奴婢授田,但这里奴婢是无数的,但永业田是留下来的。】
【也就是说,假如给官员10个奴婢授田,得1000亩土地,奴婢死后留下200亩永业田。】
【当朝廷要收回800亩官田时,我再让家里另外10个奴婢顶上。】
【除了不收回200亩永业外,我又多了这10个奴婢应该得到的1000亩,这等于变相加剧了土地兼并。】
【同样,当时的国策是编户齐民,大索貌阅,谁上报的田亩多,给大隋的税收多,谁就能升迁。】
【于是,官员开始层层虚报、层层瞒报,为了业绩,只有苦百姓了。】
【官员升迁,又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奴婢,可以得到更多永业田,这样导致的土地兼并,就更加剧烈了。】
大明位面。
“这帐原来是这么算的?”
朱棣深吸几口气,却怎么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意。在他看来,这些官员是在毁坏国本!
自掘坟墓!
隋朝这条船倒了,这些官员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旁的朱高炽也是怒意满满。
就差指着鼻子骂了。
“层层瞒报,私利优先。”
“这些官吏,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是蛀虫!”朱高炽身为太子,迟早要执掌大明天下。
自然也忍不了这些动摇根基的行为。
大唐位面。
李世民的反应,相对来说可以称得上淡定。关陇世家的存在,让他明白了很多东西。一体双面,有利有弊。
要不是有这些官吏在,搞得百姓天怨人怒,大唐又怎么有机会去推翻大隋?不如说,正是因为有隋朝前车之鉴。
大唐的府兵制才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因此,李世民没有过多震惊,只是有些感慨而己。......
【隋朝对6亿亩不到的耕地,征收根本就不存在的43.5亿亩,要老百姓要承担好几倍的税收。】
【再加上拆户、义仓、印钞等等反人类操作,隋朝百姓,实际上连20亩都分不到。】【能坚持37年才完蛋,也属于是百姓善良。】
【隋末大乱后,留下了200余万户人口,人少地多,反而成了府兵制、均田制的理想条件。】
大隋文帝位面。
杨坚盯着天幕,脸色愈发难看。
作为开国之主,他只是一时不察,又不是真的蠢笨。这些官吏,是在毁大隋江山的根基!
“欺上瞒下,罪无可恕!”
“这群逆臣死有余辜!”
杨坚的心中涌现出强烈的杀意。
大隋的吏治,必须好好整顿整顿了。
【而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府兵制,由府兵出资,购实官府统一制造的武器。】
【虽然感觉是官府白嫖,但唐代府兵对打仗充满了热情,并且特别愿意以少干多。】
【这是因为,唐朝有一套独有的奖励模式。】
【简单说,就是胜利越大,奖励越多。】
【只不过这套体系,是完全建立在对外扩张之上的。】
【一旦扩张受阻,就会激发弊端。】
【唐高宗李治时期,由于东北西北同时用兵,并且延长府兵的驻扎年限,府兵经常加班,还回不到家。】
【当时,刘仁轨就上书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奏折,详细介绍了他在基层的所见所闻。】
【一,由于唐初大量军功授田,朝廷很难再给现在的府兵如是兑现。】
【二,因战事不能回家,长期驻扎,严重影响了军心。】
【三,大量地主花钱找人顶替兵役,导致当地官府只能征召老弱病残,这对兵员素质和军心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西,过去贞观年间吏治清明,无论战死还是立功官府都有奖赏,但现在地方官员贪腐,不及时兑现府兵待遇,常常带人欺负老兵,还抢多老兵的功勋。】
“针对自家功勋军人做这种事情,就是自毁长城!”
“太令人寒心了!也就是因为古代信息传播不快,放在今天早就传遍了!”“这种人真该死,欺压良善,必须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
大唐位面。
李世民面色一沉,冷冷扫了一眼旁边的李治。“无能!”
李治闻言,面露羞愧之色。
这西件事中,起码吏治不够清明的锅,是甩不掉的。他也没想到,短短几十年,府兵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幸好,既然提前得知了这些情况。
他可以先行布置预防一番。大明位面。
朱棣长叹一声。
征召兵役的制度出了问题,后果极为严重。后期唐朝的府兵制度便彻底崩坏了。
“归根结底,还是田不够分,粮食不够吃的问题。”“人口会增长,但田地不能无限增长。”
“适合耕种的地方就那么几块。”
朱棣左思右想,觉得换成自己上去,也不能比唐太宗做得更好。“后世之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
朱棣心中涌上这个念头,期盼地看向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