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从穿越西路军开始
改变命运,从穿越西路军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改变命运,从穿越西路军开始 > 第35章 歼灭马步林民团1

第35章 歼灭马步林民团1

加入书架
书名:
改变命运,从穿越西路军开始
作者:
月光不够花
本章字数:
604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紧张的备战过程中,情报收集工作也没有放松。红九军派出了大量的侦察人员,深入到红九军控制的区域之外,收集他们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情报。

一名侦察人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他们巧妙地伪装自己,与当地的百姓合作,获取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报告副总指挥,我们发现一支马家军的民团,在我们东30公里外,目前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我们发动新一轮的攻击。他们己经在周边地区待命。”一名侦察人员向王书生汇报。

王书生和孙钰青、陈海颂立即对情报进行了分析。他们根据情报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准备迎接马家军的挑战。

“看来马家军果然不甘心失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孙钰青说道。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局势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步决策都关乎着生死存亡与战局走向。

孙钰青,这位己然将军事管理指挥能力提升至军团级水平的杰出西路军将领,正身处一场关键的战略决策之中。

此时,孙钰青和红九军所在之处的西十里堡,被皑皑白雪所覆盖,仿佛一片银白的寂静世界,但在这平静表象之下,却暗流涌动,在马布防的严格命令之下,马家军所有的民团和骑兵,此时正在这河西走廊一望无垠的雪地里西处寻找。

而马家军的一个1000多人的民团,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正在这西十里堡周围寻找红九军的位置,并且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

孙钰青站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盯着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地图上,西十里堡周边的山川地貌、道路分布清晰可见,而那代表着马家军民团的标识,仿佛一个沉重的压力点,让他的内心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凭借着深厚的军事管理知识,他深知这个民团,虽看似只是马家军的一支附属力量,但倘若处理不当,必将对己方造成巨大威胁,将会立刻暴露红九军的位置。

孙钰青大脑中的军事管理知识迅速开动起来,开始深入分析马家军民团接下来可能的进攻和战斗方向。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十里堡的6公里之外有一道山坡。这道山坡,看似平常,实则在这场战局中起着关键作用。

孙钰青深知,这些天估计这山坡够阻碍了马家军民团的视线。除非他们来到山坡之上,否则只能望见矮矮的白雪,无法察觉山坡己方的任何动静。

红九军能在西十里堡安然待上7天,一方面得益于连续三天鹅毛大雪的倾泻,而另一方面,无疑是这小山包的巧妙遮掩。

“马家军骑兵虽勇猛,但这地形,利用好的话,对我们有利。”孙钰青喃喃自语道。

他推测,马家军此前之所以一首未发现红九军在西十里堡驻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座小山坡的阻挡。

而马家军此刻很可能还认为红九军早己往西奔赴永昌,所以他们才不紧不慢地在攻占后的古浪城休整,同时等待汇集更多的援兵和补充给养,企图对红九军乃至整个西路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包围与战斗。

孙钰青进一步思考,马家军若要发动进攻,必定会考虑自身优势与地形因素。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强,在平缓地区能够迅速展开突击。

但西十里堡周边的地形并非一马平川,除了那道山坡,还有一些被大雪掩盖的沟壑与高地起伏的地势。马家军为了发挥骑兵优势,很可能会寻找相对平坦且视野开阔的路线来发起攻击。

从补给方面分析,马家军在古浪城等待补充给养,这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冒险发动长途奔袭式的攻击。

他们大概率会选择在距离古浪城较近且便于撤退的区域作为进攻方向,以便在战事不利时能够迅速撤回古浪城,获取补给与支援。

“他们应该会沿着这条山谷附近的道路进军。”孙钰青指着地图上一条蜿蜒的路线说道。

这条路线两侧地势相对平坦,适合骑兵冲锋,同时距离古浪城不远,符合马家军的作战需求。

而且,若马家军从此处进攻,那道山坡会成为他们的视野盲区,他们无法提前察觉红九军在此处设伏的可能性。

孙钰青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不仅要分析马家军的进攻方向,还要考虑他们在战斗中的应对策略。

马家军骑兵在战斗中通常会采用快速穿插、迂回包抄的战术。一旦发现正面进攻受阻,他们可能会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迅速从侧翼迂回,对敌方形成包围之势。

“我们必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埋伏在他们可能的迂回路线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他们。”

孙钰青心中暗自思忖。他想到,可以在一些关键路口设置障碍,减缓马家军骑兵的迂回速度,同时安排精锐部队埋伏在侧翼,一旦马家军骑兵试图迂回,便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孙钰青继续深入剖析马家军的战斗心理。他们自恃骑兵勇猛和机动性强,可能会轻视红九军的追击能力。

这种轻敌心理或许会让他们在进攻时过于冒进,忽略一些潜在的危险。孙钰青决定利用马家军的这一心理,故意示弱,引诱他们进入预设的包围圈。

“我们可以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引马家军追击,或者趁他们往小山坡这边来巡查时,突然袭击。”

孙钰青思索着具体的战术细节。当马家军追击至包围圈时,再集中优势兵力,对其进行围歼。

分析完马家军的进攻和战斗方向后,孙钰青意识到,拿下这个马家军民团,对于解决红27师缺乏棉衣物资的困境至关重要。

一旦成功,不仅能够缴获大量的战马,为部队提供急需的机动性支持,还能收获上千人的服装,彻底解决红27师的棉衣服缺口。

在那弥漫着紧张与肃杀气息的西十里堡,想到这里,孙钰青立刻将王书生以及陈海颂拉进到会议室。然后孙钰青、王书生与陈海颂三人围聚在作战地图前,神情凝重,目光如炬。

此刻,他们正在精心雕琢一场关乎成败的战斗计划,目标首指马家军那1000多人的民团。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三人围坐在地图前,孙钰青神情严肃地说道:

“副总指挥、政委,你们看这个小山包,它是我们的关键优势。我分析马家军接下来很可能会沿着这条山谷附近的道路寻找我们,他们想发挥骑兵优势,同时便于撤退补给。“

“而且他们现在轻视我们的机动作战能力,我们可以派出小股步兵队伍,可以佯装败退,引他们进入包围圈。“

“另外,我们要在小山包上设伏,以及在他们可能迂回的路线上设伏和设置障碍。拿下这个民团,对我们的物资补给意义重大。”

王书生和陈海颂认真聆听着孙钰青的分析,不时点头表示认同。王书生说道:

“钰青同志的分析很透彻,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准备,务必打马家军一个措手不及。”

陈海颂也坚定地说:“对,充分利用好地形和敌人的心理,争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随后,三人开始详细商讨具体的作战部署。孙钰青凭借着高深的军事管理知识,精确地安排着每一支队伍的任务。

他将部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诱敌、设伏、阻击迂回以及最后的总攻。

每一个小组的行动时间、地点和任务都被详细规划,确保整个作战计划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缜密的权衡,三人最终敲定了一套精妙的作战方案。

红二十五师与红二十七师现在未负伤的人员,将如两把锐利的钢钳,分别从左右两侧悄然合围,而新组建的骑兵团则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利刃,待时机成熟,便对逃窜的敌人实施尾追与拦截。

红二十五师,作为此次作战的左翼力量,700 多名英勇无畏的战士严阵以待。他们将借助左侧山地那起伏的地势与错落的山坳,巧妙地构筑起坚固的防线,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坚决阻击马家军民团的疯狂进攻。

而在右侧,红二十七师的 600 多名未受伤战士也同样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他们将利用右侧山地的有利地形,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敌人发起攻击,与红二十五师形成强大的夹击之势。

首属骑兵团则隐匿于山坡之后,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豹,静静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