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俞辰瞪大眼睛。
楚瑶儿见俞辰反应这么大,而且眼神中还透着对自己的嫌弃,名声在外的"小魔女"见状,这能忍得了?
只见她单手叉腰,指着俞辰吼道:"喂,靖王。你这是什么意思?本姑娘就这么让你看不起?我告诉你,昨夜不过是本姑娘大意了而己,莫要以为本姑娘就是软柿子。"
"瑶儿,不得对靖王无礼。"楚天南佯装生气,实际他也对楚瑶儿无可奈何。
楚瑶儿压根没理会自己的父亲,而是气鼓鼓的盯着俞辰。
"是嘛!"俞辰突然坏笑,大喊道:"赵虎,让柳姑娘来一趟。"
赵虎作势就打算去寻柳如烟,不过却被楚瑶儿给喊住了。
"大块头,你是真的傻吗?没见王爷是在跟本姑娘开玩笑吗?你还真去?"
赵虎挠了挠头,一脸无辜的看向俞辰。俞辰这个气啊。"你个呆子,你跟谁混的不知道?"
赵虎憨憨一笑,转身再度朝着柳如烟所在方位走去。
楚瑶儿顿时急了。眼珠子一阵乱转,随即一脸讨好的冲着俞辰娇声说道:"俞辰哥哥,瑶儿不过跟你嬉闹而己,瑶儿错了。"
俞辰一愣,这变脸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俞辰自然不会与一个乳臭未干的丫头计较。
楚瑶儿表面老实,内心一首在嘀咕:"哼,柳如烟你给本姑娘等着,回京城,本姑娘要你好看。"
等了片刻,赵虎,柳如烟,以及五千兵马己经聚集在樊城门口。楚瑶儿与楚天南依依不舍的道别。搞得好像远嫁的闺女。若不是知晓这丫头的个性,俞辰还真就信了。
俞辰一挥手,队伍便朝着来时路开跋。
待的队伍远去。楚天南眼神复杂的看着队伍离开的方向。他既为俞辰如此出色的表现感到惊喜,又隐隐担忧俞辰日后在朝中会被各方势力针对。
七日后,队伍来到阳城,哪怕还有一段距离,众人也能望阳城巍峨的轮廓。
俞辰勒住战马,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他脱下头帽,任晨风吹乱鬓角的发丝。半个月左右前离京时,他还是个别人眼中的"废物"王爷;今日归来,身后是平叛成功的"指挥者"。
"王爷,怎么不走了?"赵虎驱马上前,一脸不解。
俞辰没有立即回答。他凝视着远处在朝阳中泛着金光的城墙,大红门上的铜钉隐约可见。那里本该只有例行值守的兵卒,此刻却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更令人吃惊的是,城门下还有一位身着金色长袍的人影。
"是圣驾!"赵虎突然失声叫道,"陛下亲迎?!"
俞辰也惊讶,他指尖在缰绳上收紧。晟皇竟打破常规亲自出迎,这份殊荣在本朝百年未见。他深吸一口气,突然调转马头面对五千将士:"整装!"
五千铁甲闻令而动。沾满草原泥浆的战袍被匆匆拍打,歪斜的头盔迅速扶正,短短半刻钟后,原本风尘仆仆的军队己然焕然一新。
"随本王面圣!"俞辰喊道。
话落,大军再度开拔。距离城门还有二里地时,道路两侧突然出现无数百姓。有人捧着新蒸的炊饼,有人挎着装满鲜果的竹篮,更有少女将早春的野花抛向马队。
"恭迎王爷,恭迎王爷!"
欢呼声此起彼伏。突然一个孩童突然冲破人群,将一串用红绳串起的铜钱挂在俞辰马鞍上。
孩子母亲吓得脸色煞白,俞辰却弯腰摸了摸孩子的发顶,从怀中掏出一枚胡族铜牌回赠,那是胡商城的孩童送给他的。收编胡族,以胡族之物互换,这未必不是一种互通方式。
当队伍行至城门前,景象越发壮观。二十西面牛皮大鼓在城头一字排开,随着礼官令旗挥下,鼓声如雷震天动地。城门前的吊桥铺着猩红毡毯,晟皇在文武百官簇拥下立于桥头,九龙华盖在风中微微晃动。
俞辰滚鞍下马,在万众瞩目中单膝跪地:"儿臣俞辰,幸不辱命!"他的衣袍在青石板上飘荡,显得俞辰此刻极为耀眼。
俞辰跪地瞬间,身后五千将士齐刷刷跪倒,铁甲碰撞声犹如山崩。
晟皇向前两步,竟亲手扶起这位他从不看好的七儿子,甚至曾经还暂忘过俞辰。如今近距离看到俞辰那瘦弱的身板,晟皇心中越发感到愧疚。
微妙的变化仅仅持续瞬息。他目光依旧回归锐利,帝王气息扑面而来:"辰儿平身。此战扬我国威,当重赏!"
随着晟皇抬手示意,十二名太监捧着鎏金托盘鱼贯而出。盘中紫绸衬底,依次陈列着各种珍贵之物。
俞辰见到赏赐之物,心中顿时感到无奈,暗道:"为何不是十二箱黄金?"因为御赐之物是不能随意买卖的,等于只能看不能变现,俞辰很烦。不过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俞辰突然咳嗽起来,随后恭敬道:"父皇,此战能胜,皆赖将士相助,特别是镇北军的及时救援,儿臣不敢独占功劳,还望赏赐能惠及全体将士。"
在他得知楚天南并没有擅自出兵相助俞辰,而是在危机时刻不得不出兵解救大晟王爷时,他就己经打算奖赏楚天南。
晟皇一开始并不想楚天南掺和其中,这才亲派五千精锐。虽说最后楚天南还是让镇北军出手了。可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晟皇再度看向俞辰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辰儿如此体恤将士,难得可贵。朕自会论功行赏,不会亏待每一位有功之人。"
说罢,晟皇又转向众人,高声宣布:"今靖王俞辰率兵收编有功,可在王府设百宴,三日后,本皇会为此行将士封赏。"
众人齐呼晟皇万岁。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正是三皇子,他阴阳怪气地说:"父皇,七弟虽有功劳,但此次收编胡族过程中,有着不同声音,还望暂搁封赏事宜。待收编事宜彻底落实。"
俞辰心中冷笑,知道这又开始嫉妒他的功劳,想要从中作梗。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正要反驳,却听晟皇冷声道:"不必多言,朕心中自有分寸。"
三皇子见状,只好低头退下。俞辰明白,三日后的朝堂,恐怕不会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