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沙漠星火计划”在中东各国如火如荼推进时,一场隐秘的暗流正在涌动。辰耀科技设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服务器中心,连续三周遭受不明来源的电磁脉冲攻击。技术人员在受损的电路板上发现了特殊的加密芯片,经鉴定,其制造工艺与某大国军方使用的设备高度相似。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竞争。”夏晚星在紧急安全会议上放大卫星图像,“看这个坐标,距离我们服务器3公里处,新出现了一座标注为‘农业研究站’的建筑,但卫星热成像显示其地下有持续的强电磁活动。”她调出网络流量图,红色异常数据如毒蛇般缠绕在中东节点上,“有人在构建针对我们的数字防火墙。”
秦若涵的基金会此时也遭遇重创。原定资助巴勒斯坦难民营学校的三批物资,在途经约旦时离奇失踪。监控录像显示,运输车队在一片沙漠中被伪装成政府军的武装分子劫持。“这些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她将现场照片铺满桌面,“而且他们选择性地销毁了所有辰耀科技的标识,却保留了其他品牌的物资。”
更棘手的是文化领域的对抗。在埃及,某极端组织发布煽动性视频,宣称“数字教育是西方腐蚀伊斯兰青年的工具”,视频点击量48小时内突破千万。突尼斯的街头出现了焚烧学习终端的抗议活动,火焰中,孩子们绝望的哭声通过社交媒体传遍世界。
陆远紧急改组中东团队,成立“文化盾”特别小组。小组由前英国军情六处特工哈桑·阿尔-哈米德领衔,这位能说七国语言的情报专家,在中东情报界以“沙漠狐狸”著称。“我们要从源头切断谣言传播链。”哈桑在秘密基地中展示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看这个名为‘真理之声’的地下论坛,它通过暗网控制着237个社交账号,专门制造针对辰耀科技的虚假信息。”
苏晚晴则决定以柔克刚。她带着纪录片团队深入伊朗的传统经学院,拍摄《数字与经文》系列专题。镜头中,老阿訇戴着智能眼镜,与AI导师探讨《古兰经》中的数学隐喻;黑袍少女在平板电脑上绘制数字版的波斯细密画。这些真实的画面在中东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一位黎巴嫩观众在评论区写道:“原来科技与信仰,并非水火不容。”
然而,真正的危机在波斯湾爆发。某艘装载着辰耀科技最新教育卫星组件的货轮,在霍尔木兹海峡遭遇海盗劫持。卫星残骸被故意散布在阿拉伯海,国际舆论瞬间哗然。竞争对手趁机在纳斯达克发布做空报告,辰耀科技的股价单日暴跌22%。
陆远飞往华盛顿,在国会听证会上,他展示了截获的加密通讯记录:“这次袭击的幕后主使,是试图维持教育资源垄断的跨国集团。他们害怕中东的觉醒,害怕知识的民主化。”他的发言被全球200多家媒体首播,沙特王储随即发表声明:“任何破坏中东教育建设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我们国家的挑衅。”
在哈桑的精密策划下,“文化盾”小组展开反击。他们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在暗网论坛投放虚假情报,诱导幕后黑手暴露行踪。当某西方科技巨头的高管与极端组织代表在迪拜秘密会面的视频被公开时,国际社会一片哗然。欧盟立即启动反垄断调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相关企业展开审计。
随着真相浮出水面,中东各国政府加大了对辰耀科技的支持力度。阿联酋宣布将辰耀的教育系统纳入国家数字化战略,伊拉克军方甚至派出特种部队保护其数据中心。在阿曼的马斯喀特,一场盛大的数字教育成果展上,苏丹亲自为辰耀科技颁发“文明桥梁奖”。
夜幕降临,波斯湾的海面上,新的卫星发射船正在整装待发。陆远站在甲板上,望着漫天星辰。手机震动,收到苏晚晴从叙利亚传回的视频:曾经参与抗议的少年们,如今正在用辰耀的设备学习编程,他们身后的墙上,用阿拉伯语写着醒目的标语——“知识,是最强大的武器”。而在暗处,哈桑带领的小组仍在追踪残余的破坏势力,数字战场的硝烟,远未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