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桃花坞嫁接果树九十天后,沈圆回了一次桃花坞,去看看嫁接的成果。
嫁接的桃树很多都成活了,有少量的桃树还结了果,沈圆尝了一下,味道比原来的好上不少,就是果子还有些小,结的桃子也少,嫁接的果树第二年才会长得更大更好。
沈圆和王长平一起把缠在麻片上的线解了,把麻片都取了。看着嫁接成功的桃树,沈圆和王长平商量,明年发动全村人一起干,把村子里所有的桃树都按照这个法子嫁接一遍。
沈圆这次回桃花坞没有带沈浩,自从罗云姐弟来了之后,沈圆轻松了不少,干活有人分担了,孩子也有人带了,沈浩也不用跑去隔壁和李然睡了,沈圆现在可以一个人自由活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回县城时,沈圆带了一些可以卖的药材回来,先在县城几家药店试试看,剩下的沈圆想带去府城。
一天中午,黎默来到沈记,专门找到沈圆,和她打听药材的事。
前段时间黎默就知道沈圆在帮桃花坞的人卖药材,不过那些药材很寻常,黎默也没有放在心上。这几天才发现沈圆卖的药材不止那些,还有一些价高的药材,黎默就想找沈圆谈谈,看能不能请沈圆搭线,自己也去桃花坞考察一下然后收购点药材,做点药材生意试试。
沈圆听后心想,这可太行了,自己正愁没有门路出售这么多的药材,因为她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认识什么大佬,可是黎默应该可以,他有一个当县令的爹,那是在官场上混的,有权利,应该还有更好的关系网,黎默原来在自己这里买的兰花,也不知道他是送人还是卖了,总之,黎默接触的人比她能接触的高大上多了,做大生意就是要有有效人脉才行。
沈圆把剩下的药材都给了黎默,让他先去试试水,如果他觉得能做,她再带他去桃花坞看看,然后再看双方能不能合作,怎样合作。
黎默带着药材走了。沈圆心想,这个公子哥倒还不错,不仅没有长成什么纨绔,还挺有生意头脑的。
晚上几个人一起聊天时,沈圆谈起了黎默,吴丽说黎默是县令家小妾生的儿子,读过几年书,考过秀才,后来大约考了多次都没有再进一步,就自己放弃了,自己捣鼓生意,至于生意做得如何,吴丽就不知道了。
有了黎默这条线,沈圆也就不着急了,先等等看,如果黎默能成,自己就把黎默当成自己的第一代理商,以后只要面对黎默就可以了,也省去了自己一个人东奔西走,不仅累,还不安全。
三天后,黎默来找沈圆,那些药材他都出手了,他想知道桃花坞的药材到底有多大的规模,还有多少种类,他想先了解过后,再考虑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沈圆就带着他回到了桃花坞。
黎默起初以为,桃花坞有药材,应该是桃花坞的村民种植了一些,量应该不会太大,当他看到青龙山脚下那连绵成一片的山地,全部种植的都是药材后,他才发现,自己低估了桃花坞,而且他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他要发了。
沈圆带他去王长平家,黎默看着王长平家的大新房子,再次对桃花坞刮目相看。
沈圆给两个人相互介绍之后,悄悄把王长平拉到一边,给王长平说明了情况,让王长平和黎默谈。
王长平这两年跟着沈圆也算历练过一些了,稳稳地坐下和黎默侃侃而谈,黎默再次刷新了对桃花坞的印象。
沈圆在一旁听着,并不多话。
两个人谈完,又一起去看山地里的药材。
沈圆去看荷花。
荷花生了一个小姑娘,荷花生孩子的时候,沈圆没来得及回来,这次沈圆回来,给荷花的女儿送了一个银项圈,代表着平安健康。
王长平和黎默回来后,又谈了一些事情,晚上黎默就在王长平家住下,沈圆回到沈家。
第二天一早,王长平再次和黎默确定了买卖的药材,约定了时间,写了契书,然后黎默就回县城了。
沈圆留在桃花坞没回去。
沈圆先去祭拜了沈大山夫妇后,接下来的时间指导着王长平收药材,把收回的不同品类的药材该晒的晒,该清洗的清洗好。
王长安遇到休沐的时候也回家帮忙,王长安识字,沈圆就带着他记账,看契约,做计划。
忙忙碌碌中,沈圆才发现,自己己经很久没有上青龙山了,原来沈大山夫妇在的时候,自己几乎每天都会去青龙山,挖挖野菜,采采草药,摘摘花。
这几天雨水渐多,荷花告诉沈圆,这几天青龙山的蘑菇也出了,可以去采蘑菇。
沈圆一想到蘑菇那鲜美的味道,就想流口水。等到不忙的时候,沈圆找了一个小竹篓,自己去青龙山找蘑菇。
青龙山真的是一个宝山,里面的东西太多了,沈圆上山后不久,就看见东一朵西一朵的蘑菇。
原来沈圆不认识蘑菇,后来来了桃花坞之后,慢慢学会了辨别蘑菇。
红的是红纸菌,绿的是青头菌,黄的是黄莲头,灰的是牛肝菌,黑的是黑牛肝菌,还有珍贵稀少的干巴菌等等,沈圆捡了一朵又一朵,捡到竹篓装不下,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回到家,沈圆把晚上想吃的捡出来,又拿出一个竹筐,把剩下的用刀削去根上的泥巴,再洗干净,放到竹筐里,拿到太阳底下晒。
沈圆去王长平家要了一只鸡,请王长平杀好后,带回家里,她想吃小鸡炖蘑菇了。
沈圆把鸡炒好,加上水,再把洗好的蘑菇倒进锅里,炖到鸡肉熟后,先盛了一碗,自己吃了没有问题后,再用瓦罐装了一罐给王长平家送去。
送好回家后,沈圆一个人一锅小鸡炖蘑菇,吃得香喷喷的。
沈圆每天都去找蘑菇,找回来后炒的炒,煮的煮,晒的晒,炸的炸,每天上山都能找到一竹篓的蘑菇,每天看着堆在地上的蘑菇,真真那叫一个过瘾。
王长平的药材有些还没有弄好,沈圆又请人来沈家,重兴翻新了房子,还在屋子外,栽了一棵从青龙山上带回来的野蔷薇。
等王长平把药材都弄好后,沈圆带上晒好的蘑菇,锁好门,和王长平一起去县城找黎默。
沈圆回到沈记,沈浩过来和她腻歪了一会儿,又跑开了,沈浩现在带的人多,己经不粘沈圆了。
王长平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按照黎默留下的地址找到了黎默,把药材交给了黎默。
事情办好后,王长平返回了桃花坞。
隔了一段时间,黎默过来吃东西,和沈圆说那些药材很不错,都有人要了,他现在正在发掘大客户。
这次黎默赚了钱,有些感激沈圆,想请沈圆吃个饭,沈圆拒绝了。
如果黎默有一天知道那些药材是她的,会不会觉得沈圆不真诚。
算了,不想了,知道就知道吧,到时候再说。
忙完药材的事情,沈圆把从桃花坞带回来的晒干了的蘑菇用石臼舂成粉,收好,做菜的时候放上一点,菜都香了不少,这类似于现代的味精,有增鲜提味的效果。
吴丽大呼神奇,问沈圆能不能拿来卖,沈圆说可以,只要你能找到足够多的蘑菇。吴丽就歇了心思,要需要多少蘑菇,才能得到那么一点点蘑菇粉,上哪儿找那么多蘑菇去。
罗云除了在沈记打工,还去隔壁布店拿了些布,有空就给店里的几个人做鞋子,做得多的,就请布店帮着卖,能卖几个钱,也是一笔小小的收入。
秋收的时候,王长平带着王长安来了,王长平给沈圆带来了新米,还有谷花鱼。王长安给沈圆看了他记的账本,每一笔王长安都能记清楚,沈圆夸了他一顿,还给他几两银子做奖励,王长安又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王长平后来又送了一次药材给黎默,沈圆和他说,让他带上王长安,让王长安见见世面,历练历练。
转眼就是冬天了,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冷,沈圆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后院里烤火,沈圆计划着,今年过年就不回桃花坞了,今年沈记多了两个人,而且荷花孩子还小,回去也是磨累她,今年就自己带着大家一起在沈记过年吧。
天气越来越冷,人们都不愿意出门了,沈记这几天生意淡了不少。
这天,沈圆给两个来吃杂酱面的顾客端面,听到这两个人说,边关打起来了。
沈圆顿了一下,走到门口,听他们说话。
听这两人说,今年天气不好,蛮族那边因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就开始冲击边关,想冲开边城,南下劫掠财物。
边关己经打了两天了。
沈圆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这么冷的天气打仗,边关的将士将更艰苦,还有受伤的伤员,不知道边关的医者够不够。沈圆知道,只要打起仗来,再多的医生肯定也是不够的,顾景哲应该会征用边城附近的医者和药材。
沈圆山地里有一些药材就是止血的,那些药材简单易活,一活一大片,因为价格低,平日医馆用量也不大,桃花坞地里还有不少。
沈圆想回去把它们收了都带来。
沈圆第二天收拾好东西,和吴丽打过招呼后,就首奔桃花坞。
吴丽对沈圆经常出门己经习惯了,自觉在家守好沈记,带好几个孩子,其余不多问,不多管。
沈圆回到桃花坞,请王长平安排人专门帮她收能止血的那几种药材,然后请王长平再帮她送到边关,送到顾府。
沈圆先行一步,在边城等王长平。
王长平听到边关打起来了,也不敢耽搁,赶紧找人收割,找车送药。
沈圆去找马,但马是稀罕物,一时三刻还找不到,沈圆只得找了一辆马车,给车夫加钱,一路加急赶往边关。
颠簸的路上,沈圆心想,这次回来后,无论如何她都要买一匹马,不然她经常出门,太不方便了。
一路风霜雨雪,沈圆赶到边城的时候,天己经黑了。
宛城和上次沈圆来时不一样,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而且盘查得极严。
城门口,沈圆说自己是彩云县的医生,要入城,守城的士兵让沈圆出具证明,沈圆没有,士兵不让沈圆进去,沈圆想了想,说了顾齐的名字,士兵看看沈圆,让人跑去报告。
过了好一会儿,才见顾齐骑马匆匆而来,见到真的是沈圆,顾齐开心地笑起来,下马带着沈圆回顾府。
顾府依旧冷清,顾景哲也不在,顾齐带沈圆去休息,沈圆抓紧时间问了顾齐战事如何。
顾齐笑笑安慰沈圆,说没什么,只是小打小闹,很快就会过去的。
可是沈圆觉得他没有说实话,看顾齐的神情, 这次战事小不了。
沈圆休息后,顾景哲才回来,顾齐告诉他沈圆来了,现在己经睡了。顾景哲愣了一秒,然后来到沈圆住的院子里,静静地站着,看着沈圆的房间。
天亮后,顾齐安排沈圆吃过东西,沈圆说想去军营看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顾齐让沈圆别担心,顾齐说问题不大,让沈圆今天回彩云,过几天再过来。
沈圆看着顾齐,问顾齐是不是顾景哲不让她在这里。
顾齐不敢说话。
沈圆有些生气,和顾齐说自己只是医者,只是来这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是为了守卫边关,是为了大家能安居乐业,如果顾景哲不让她在这里,她就自己去军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让顾齐管她。
说完沈圆拿上自己的包裹就往外走。
顾齐无奈,只得找马带沈圆去伤兵营帐。
战事比沈圆估计的严重得多,大帐里挤满了伤员,医者不停地忙来忙去,仍然忙得手忙脚乱,哀嚎声,咒骂声,混合着血腥味,汗味,里面的情形并不乐观。
这些伤兵,应该大多数都是前天和昨天送来这里的。
沈圆没有多说什么,拿出自己的药箱,也加入了救治伤员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