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从云转身离去,许宣看着他消失的方向,许久才收回目光。
这一次,宇文从云可谓是给他好好上了一课,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宣弟,你没事吧。”
李长明脸上沾着血,除开问道境外,宇文从云还带了数百人,与李家护卫交了手。
“无妨,长明兄你呢?”
“为兄不过杀几个喽啰,倒是宣弟你,唉!”
李长明说着神色一黯,叹息一声。
整个李家,或多或少都抱着其他心思与许宣接触,唯有李长明,算是真心实意把许宣当成是至交好友。
“长明兄不必如此,下一次若没有陆地真仙亲至,想要逼我出手就没那么容易了。
再说,就算九次机会用尽,又不是会没命,说不定还能活的更自在些。”
许宣洒然一笑,丝毫不在意自己身上的毒。
李长明被他的气度深深折服,易地而处,自己绝对不可能这么洒脱。
这可是问道境的修为,足以纵横天下的实力,他日必定登仙的资质!
失去这些,他光是想想都接受不了。
当然,许宣也不是真的能如此坦然,不是说失去修为不行。
而是在当今天下,纵然你卧龙凤雏之才,没有足够的修为,也不过是任由他人搓扁捏圆的棋子罢了。
许宣不能忍受命运交在他人手上的憋屈,简直是比死还难受。
“公子。”
陈放也杀了几个人,刀上血未干。
“云叔,我看今日不妨在这里休息一日,明日再赶路。”
李云瑾闻言看向许宣,见他点头同意,便应了李长明的提议。
“也好,多日来人困马乏,也该停下歇歇了。”
入夜,许宣坐在篝火旁,身边是澹台镜,不远处杜平闭目修炼,同时充当护卫。
噼里啪啦!
火柴燃烧,噼啪作响。
时已入冬,天气渐寒。
许宣看着篝火出神,澹台镜看出自家公子有心事,故而只是默默陪着,并不打扰。
丈外营帐内,李长明唉声叹气,深深为许宣感到惋惜。
显然,一整天时间,他都无法释怀。
每每脑海中闪过许宣与宇文从云交手的身影,他就会叹息一声。
李云瑾被他弄得烦了,没好气的道:“你小子不好好休息,整天唉声叹气的,想干什么?”
李长明讪讪一笑,挠头打着哈哈:“没事没事。”
李云瑾见此也就不再多说,陷入沉思。
今日许宣那支亲卫营出手,给他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是百战精锐一般?
这么说又不恰当,总感觉这支亲卫营士卒之间的配合,有些太好了。
“莫非许宣还是百年难遇的帅才?”
陈放这人他知道,那日钱塘县外之战,再加上这几日的近距离接触,他如何看不出陈放连将才都算不上。
这支亲卫营能够有这么强大的战力,必定是因为许宣。
若真如此,那么就算许宣不能修武,也还有其他出路。
更深露重,霜寒夜沉。
一众人心思各不同,冷风吹动篝火,一夜时间很快过去。
翌日,照常赶路。
之后的路途再无人出手,三日后,京都近在咫尺。
“这就是玉京城?”
澹台镜掀开车帘,看着远处如巨兽盘踞一般的巨城,美眸中透着几分震撼。
她虽是大梁人,却还是第一次来京都。
京都也只是大梁的称呼,其真正的名字,为玉京城。
整个南梁皇朝的核心,真正的天子脚下,一朝首都。
“京都纵横数百里,民众不下万万,乃是大梁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
马车旁李长明随口接了一句。
万万人同居一城,这是什么概念?
别说是封建皇朝的时代,就是许宣前世,也没有这种情况。
要供养这么一座京都,不知每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光是想想,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整个临安府,都不一定有这么多人。
“日后还要在京都待很久,现在就惊讶,以后惊讶的事会更多。”
许宣眺望着京都城门上玉京城三个古朴厚重的大字,淡淡开口。
“宣弟说的是,为兄在京都待的时间长些,知道不少好玩的地方,今日修整一天,明日便一起去逛逛。”
许宣欣然答应:“好,那就有劳长明兄了。”
靠近城门口,京都四面各开九道城门,可作为大梁首都,来来往往的人太多,摩肩擦踵。
许宣一行一千多人,一靠近立马引起守城将士的注意,分出一队人过来查看。
“大人,好像是李家人。”
一小卒看到李家的旗号,小声对着自家校尉提醒。
对待不同的势力,自然有不同的态度。
似李家这等七姓大族,守城校尉换了一副恭敬的面孔,上前拱手一礼。
“不知是李家哪位贵人驾到。”
李长明拍马上前:“本公子李长明,这位是临安府解元许宣,大人要检查检查马车吗?”
校尉一听精神一震,李长明这个名字他不陌生,李家嫡系,家主之子,地位尊贵,几乎堪比皇室郡主公主。
至于许宣,这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远在京都也早有耳闻。
他还听闻许宣深受陛下看重,又是文曲星君下凡,那是神仙中人。
要不是职责所在,他都想单独拜一拜许宣,沾一沾仙气。
守城校尉神色越显得恭敬:“原来是二位公子驾到,请。”
至于检查,什么检查,查什么?
不管是李长明还是许宣,他一个都得罪不起。
当即转身让人让出一条路来,供一行人入城。
马车从两旁行人中间驶过,行人眼中或羡慕或尊崇,微微屈身以示尊敬。
这就是封建皇朝下的阶级,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一辈子只能庸庸碌碌一生。
这一点,北玄更胜。
在大梁,若是学业有成,科举中或许还能有出头的机会。
借着科举这条路,日后踏入朝堂,实现阶级的跨越不是没有可能。
水东流这种,终归还是少数,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避免这种事的出现。
况且天下有几个能比得上水东流,放弃科举,转眼就成为青阳军二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