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锣密鼓筹备抗元大计的进程中,林羽深知,要想在这场艰难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后勤保障与紧密的军民合作同样至关重要。因此,他积极推动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林羽始终对人才的汇聚极为重视,他想到有很多抗元义士。例如,崂山玄真洞一带此时应该有位修行者,名张通,字君实或君宝,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张三丰。还要联络全真道、天师道、峨眉派、华山派等教派的抗元义士们。林羽敏锐地意识到,若能将这些义士招致麾下,必定能为社会民众党增添非凡助力。于是,他特意叮嘱外出宣传的组织成员,务必留意张通等义士们的行踪,设法与他们交好,并竭尽全力拉拢他们加入。
在忙碌的事务之余,林羽还从党内挑选了上百个年轻聪慧的成员收为徒弟。这些年轻人犹如熠熠生辉的新星,充满了朝气与潜力。其中,有文天祥的两个儿子,17岁的文道生和 12岁的文佛生,还有文天祥 15岁的大女儿文柳娘,以及马发年长的三个儿子,16岁的马甲、马信和马义。林羽决定亲自传授他们现代的基础知识,期望为抗元事业培育出一批卓越的人才。
在临时搭建的宽敞课堂里,林羽神情专注地站在众人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我们生逢乱世,唯有知识,方能成为改变命运、拯救万民于水火的钥匙。从今日起,为师将为你们开启一扇全新的知识之门。”他从基础的数学运算入手,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加减乘除的奥秘,让孩子们轻松理解其中的逻辑。接着,他又以日常现象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阐述物理知识,比如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力的相互作用等。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眼中满是好奇与对知识的渴望。
传授化学知识时,林羽通过简单有趣的实验,展示物质间奇妙的变化,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瞧,这两种看似平常的液体混合在一起,竟能产生如此神奇的现象。世间万物皆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而我们的使命,便是去探寻、去掌握这些规律。”文道生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师傅,这些知识对抗元大业究竟有何帮助呢?”林羽微笑着耐心解答:“道生,这些知识犹如我们手中的利器,能助力我们打造出更强大的武器,洞悉自然规律,就能在面对敌人时占据主动。更为关键的是,它能拓宽你们的视野,让你们明白,我们所追求的,远不止眼前的胜利,更是一个光明、美好的崭新世界。”
与此同时,林羽一刻也没有放松军备的发展。他深知,坚固的城防是抵御元军的坚实壁垒。于是,他充分运用水泥与钢材,在潮州城外筑起了高大坚固的外城墙,将原城墙巧妙地转化为内城墙,两道城墙之间精心构建出瓮城。这瓮城犹如一头伺机而动的猛兽,等待着敌人自投罗网,给予其致命一击。此外,他还在外城墙外深挖护城河,引入清澈的河水,使得潮州城仿若一座坚不可摧的铁桶。
为了提升通信效率,确保军情传递的及时与准确,林羽大力培育优良品种的信鸽,将其作为紧急通信工具。他挑选出机灵聪慧的信鸽,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人进行严格训练。训练场上,信鸽在天空中有序地盘旋,依照指令精准地飞抵指定地点。林羽看着训练有素的信鸽,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这些信鸽,将成为我们战场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让我们的指挥更加灵活高效。”
在医疗保障方面,林羽深知战场上伤病员众多,急需有效的救治手段。于是,他凭借着自己超越时代的记忆,带领工匠们在简陋的工坊里努力尝试批量制造药品,重点研发战场急需的青霉素等抗生素类广谱抗菌药。提取青霉素的过程困难重重,一次次的失败并未让他们灰心丧气。青霉菌选种培养,萃取,提纯,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成功提取出了青霉素。经过临床试验,效果显著。看着手中那瓶蕴含着希望的药剂,林羽知道,这将是战场上挽救无数生命的关键,立即扩大生产。
同时,他组织工匠们精心批量制作手术刀、缝合针等医疗用品。工匠们全神贯注,用心打磨每一件器具,力求达到精准、锋利的标准。林羽将记忆中的现代医疗知识整理编辑成册,亲自授课,培训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他详细讲解伤口的处理方法、手术的具体流程以及护理的关键要点,严肃地叮嘱道:“你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战士们的生死存亡。一定要用心学习,刻苦实践。”年轻的学员们认真记录,心中满是使命感。
为了全面改善这个时代的医疗和妇产状况,林羽特意安排了针对妇产知识的培训课程。他让经验丰富的稳婆与年轻学员们一同学习,传授现代的妇产知识,如严格的消毒措施、正确的胎位矫正方法、难产侧切及缝合等。“新生命的降临,是希望的延续。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确保每一位母亲和孩子都能平安。”在林羽的不懈努力下,战时的军医队伍逐渐壮大,为抗元战士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武器制造方面,林羽同样成果斐然。他组织工匠们批量制作绊马索,这种绊马索选用坚韧无比的材料制成,在三十米至六十米的有效距离内,能够轻松绊倒敌人的战马,迅速打乱敌军的阵型。同时,精钢箭矢和燧发枪的制造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精钢箭矢经过精心锻造,具备强大的穿透力,能够轻易穿透元军的皮甲,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燧发枪的出现更是大大提升了射击的准确性和速度,成为战场上的得力武器。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劳作,只为制造出更多精良的武器。
手雷的制造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经过不断改进,如今的手雷能投掷五十米之远,杀伤半径可达八米左右。林羽亲自测试手雷的威力,看着爆炸后掀起的尘土和石块,满意地说道:“这手雷,将在战场上给元军带来巨大的威慑,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大炮的研制同样有了重大突破,几个实验改进型相继问世。千米射程的反后坐装置线膛炮初步研制成功,尽管以现有的条件只能制造出实心弹,但这己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林羽和工匠们并未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埋头钻研,全力致力于开花弹的研制。“开花弹一旦研制成功,我们火炮的威力将成倍提升,对元军的打击也将更加致命。”
在大力发展军备的同时,林羽深知后勤补给的重要性。他积极推动军民合作,组织百姓和士兵一同制作行军干粮和粮食储备。大家齐心协力,制作出了竹筒罐头、鱼干、干炒面和酸菜等便于携带且保存时间长的食物。在制作竹筒罐头时,百姓们将新鲜的食材精心处理后装入竹筒,密封烘烤,制成美味又耐储存的罐头。鱼干的制作则是将捕获的鱼清洗、腌制、晾晒,成为富含蛋白质的行军佳品。干炒面制作简单却饱腹感强,酸菜不仅开胃,还能补充维生素。这些食物不仅为行军作战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也成为了重要的粮食储备。
此外,林羽还运用铁丝网等复合材料制作初级防刺服,专门用来装备突袭部队。这种防刺服看似简陋,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制作过程中,林羽和技工们反复试验材料的组合和编织方式,力求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然而,随着他们在军备研发上的不断推进,引起了一些元军探子和敌对势力的注意,林羽和技工们多次遭遇偷袭。幸运的是,他们身着自己研制的防刺服,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有效地抵御了伤害,没有造成严重的损伤。
林羽不久前召集一些工匠,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不懈的钻研,如今,马拉铁皮运兵车己经被成功研制出来,工厂流水线设备和原材料也都预备好,进入了试做阶段。这一发明能大大提升部分步兵的行军速度,此运兵车以铁皮加固车身,由两匹矫健的良马拉动,平时能快速运转物资,战时不但能运兵,还能迅速竖起相连,形成坚若盘龙的防御阵势,可有效抵御元军骑兵的冲击与箭矢的攒射,能大大缓解骑兵对步兵的天然压制。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逐步完善,潮州城的实力日益增强。林羽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坚固的城防以及不断涌现的先进武器和充足的后勤补给,心中充满了信心。他深知,距离与元军的决战越来越近,而他和他的社会民众党,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这场决定命运的挑战,为实现天下归心的伟大理想而奋勇拼搏。
在这个过程中,外出宣传的组织成员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己经成功在各地联系到了张通等众多抗元义士,并与他们有了初步的接触。张通等义士对联合抗元积极响应,对社会民众党的理念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正在深入了解并考虑加入。林羽得知后,心中大喜,说道:“若张通等众多抗元义士能加入,我们的力量必将更加强大。务必继续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欢迎他们加入联合抗元队伍,也让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事业。”
林羽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准备工作中,他细致地巡视着城防工事,认真检查每一件武器装备,耐心指导学员们的学习和训练。在他的心中,抗元的蓝图愈发清晰,胜利的曙光似乎己在不远处闪耀。
在训练场上,文道生、文佛生等年轻人在林羽的悉心教导下,己经熟练掌握了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法。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时刻准备着为抗元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林羽看着这些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是抗元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无论前方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都要始终坚定信念,勇往首前。”年轻人齐声回答:“谨遵师傅教诲,我们定不辱使命!”
在这紧张而充实的日子里,潮州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备战的浓厚气息。百姓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他们不仅为军队提供物资,还主动协助修筑工事,整个城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等待着与元军的最终对决。
林羽深知,这场战争将无比残酷,但他坚信,凭借着众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实力,他们一定能够战胜元军,实现心中的理想,让天下归心,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他站在城楼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为这片土地和人民,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准备工作逐渐进入尾声。林羽开始精心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依据元军的兵力部署、地形特点以及可能采取的战术,精心策划每一个战略步骤。他将军队科学地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被赋予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有的小组负责正面进攻,以强大的火力吸引元军的主力;有的小组则承担迂回包抄的重任,悄然绕至元军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还有的小组专门负责突袭元军的粮草辎重,从根本上打乱他们的后勤补给。
同时,林羽积极与周边的抗元势力取得联系,诚挚地商讨联合抗元的事宜。他深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与其他抗元领袖的交流中,林羽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社会民众党的理念、目前的准备情况以及未来的宏伟规划,凭借着真诚与智慧,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林兄,你所做的一切令人由衷钦佩。我们愿意与你携手并肩,共同对抗元军。”一位抗元地方领袖真诚地说道。林羽微笑着回应:“感谢各位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齐心协力,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共同奋斗!”
在林羽的不懈努力下,一个紧密的抗元联盟逐渐形成。各方势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了充分而全面的准备。林羽深知,这是一场关乎民族命运的战争,他肩负着重大而神圣的责任。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坚定如磐的信念,有一群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伙伴,还有无数支持他的百姓作为坚强后盾。
在这个关键时刻,林羽依然没有丝毫放松对人才的培养和军备的发展。他继续用心教导年轻学员们知识,期望他们能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抗元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他密切关注着武器的改进和创新,力求在战场上始终占据优势地位。